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要闻
中冶华天四项科技成果通过中冶科技成果评价
来源:本站 作者:郝雪 发布时间: 2025年10月27日
+ . -
  10月27日,中国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召开科技成果评价会,对中冶华天“重型H型钢及钢板桩工艺装备与智慧运维研发及应用”“大型不锈钢精炼车载系统研发与应用”“烧结过程余热深度回收智能优化技术研发与应用”“广谱藻类控制技术与药剂抛洒设备”等四项成果进行评价。经过团队汇报及专家评审,四项成果全部通过评价,“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水平各两项,集中彰显了中冶华天全面的业务能力与领先的科研实力。
  “重型H型钢及钢板桩工艺装备与智慧运维研发及应用”被评为“国际先进”水平。该成果开发了重型H型钢关键装备,结合轧机辊系、压下装置、下辊轴向调整结构、液压锁紧及检测装置、辊缝自动调节液压控制,实现平辊最大轧制力20000kN,立辊最大轧制力12000kN,具备生产国际上最大轧件尺寸1650mm×550mm,翼缘最大厚度160mm的能力;提出了基于2000吨极限轧制力重型装备的高灵活多模态重型H型钢和大规格钢板桩的生产工艺布置“1+1+3+4”,在国际上首次实现“1+1+3”和“1+1+7”组合高效生产模式;基于工业互联网,利用BIM、3D和VR/AR技术实现的从设备级到公司级、从设计阶段到运行期、从监测数据到运维管理的多维度数字孪生管理平台,大大减少重型H型钢轧制机架数量和轧制道次,成材率提升5%以上;基于2000吨极限轧制力重型装备,提出采用脱氧元素控制低合金高强碳锰钢析出粒子的形态和分布的工艺路线,实现有效提高厚向组织均匀性,厚向平均晶粒度至少提高1级,成品屈服强度较同级别钢种提高≥50MPa,低温韧性(-40℃):AKV≥136J。
  “大型不锈钢精炼车载系统研发与应用”被评为“国际先进”水平。该成果开发了大型不锈钢精炼车载系统,设置冶炼点和维修点,车辆在冶炼点和维修点之间移动,同时车架可上下升降,该布局检修和更换炉壳方便,解决了固定冶炼模式更换炉壳不方便的难题;开发的车载锁定系统,采用横纵两方向锁定,基于楔形原理,锁定机构更加稳定可靠,保障正常生产,防止冶炼过程中造成的振动对设备的损害;其移动车架的车轮稳定系统,在驱动车轮上设置一个平衡作用的调整臂,通过对调整臂的角度调整,使驱动车轮升起脱离轨道的任何阶段,整个驱动车轮保持水平状态,不产生偏离;开发了车架防护和管路的布置技术,车架防护随移动车架运动,能有效保护移动车架、精炼炉两侧轴承、管路及线缆的安全。
  “烧结过程余热深度回收智能优化技术研发与应用”被评为“国内领先”水平。该成果基于智能检测和因子分析,开发了烧结全工序余热关键耦合因素的在线检测分析和量化评价技术,支撑了烧结过程余热深度回收智能优化技术的研发;研究了针对烧结机分段燃烧工艺、环冷机分段冷却工艺的多目标优化控制算法,开发了面向烧结余热回收的余热源质量智能控制方法,为余热深度回收提供了基础;研究了烧结主抽风机智能汽电双驱系统的切换控制算法,开发了匹配烧结余热四象限变频高效反发电技术的能量优化分配智能控制方法,实现了余热回收的闭环循环;采用多智能体协同控制理论,开发了面向烧结全工序余热回收的多系统、多目标协同优化控制方法,集成了各先进单体技术,实现了余热深度回收。
  “广谱藻类控制技术与药剂抛洒设备”被评为“国内领先”水平。该项目研制了具有广谱除藻能力的绿色除藻剂,有效提升了各类藻类的去除效果,其制备工艺不仅实现了废弃沉积物的资源化利用,还增强了产品对藻类及藻源性磷的去除能力,成品除藻剂具有稳定性高、适用性广、生态兼容性好等特点,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灵活选择固体或液体剂型,为不同阶段的藻类治理提供基础材料支撑;构建了镧改性膨润土-粉煤灰基沸石-改性底泥复合药剂,可分别针对藻类休眠期、上浮期和爆发期采取差异化施药策略,显著提升治理效果,其中,在藻类休眠期,将镧改性膨润土-粉煤灰基沸石复合药剂投加至底泥表面,有效抑制底泥中藻种萌发与孢子活化;在藻类上浮期,同时施用镧改性膨润土-粉煤灰基沸石-改性底泥复合药剂于沉积物和水体中,实现水体-沉积物界面的双重阻断;在藻类爆发期,喷洒改性底泥除藻剂于水面,可迅速絮凝、沉降藻细胞,缓解藻华污染);开发了带有专用喷头的遥控自行药剂喷洒平台,具备良好的水域适应性和机动性,大幅提高施药作业的安全性,减少人工直接接触水体带来的风险。
  中冶华天将持续优化科技创新机制,集中优势资源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与推广,打通从“技术”到“市场”的价值闭环,全力助推公司再转型再升级。 
联系我们| 招聘平台入口|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9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南京园区:江苏省南京市富春江东街18号 马鞍山园区:安徽省马鞍山市湖南西路699号
皖ICP备05007537号-1 皖公网安备 34050402000156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