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创新 > 科技新闻
中冶华天召开2020年科技大会
来源: 作者:吴诗阳 郭世星 发布时间: 2020年12月27日
+ . -

  谋在新处,干在实处。8月8日上午,中冶华天召开2020年科技大会。会议总结了两年来的科技创新工作,分析研判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对下一步科技工作进行了部署。会议号召:新时代倡导新思想,新发展需要新理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全体干部员工要在抗疫精神的启发鼓舞之下,勠力同心、锐意进取、奋发有为,为促进中冶华天绿色高质量发展,实现“科技强院、经济大院、品牌名院”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中冶华天党委书记、董事长田野作题为《千锤百炼 精益求精 打造科技强院;工匠之心 股肱之力 志在科技报国》的主旨讲话;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教授王国栋应邀出席会议并作学术报告;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刘殿瑶作科技大会工作报告。副董事长王建国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两年来公司的科技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研发创新方面,承担安徽省重点研究计划项目3项、中冶集团重大专项1项、五矿集团科技专项1项;新申请专利380项,其中发明专利252项,新授权专利308项,其中发明专利175项,截至目前,维持有效的专利共计1433项,其中发明专利389项,占比27.1%,拥有软件著作权58项;获批组建了江苏省发改委“江苏省水环境安全与水质保障工程研究中心”,获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被安徽省经信委授予“安徽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称号,完成组建东大能环-中冶华天联合研发中心;获冶金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入围冶金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评审项目1项,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获五矿集团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获中冶集团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二等奖2项;发布强制性国家标准2项、推荐性国家标准1项,主编完成国家标准报批稿1项,完成国家工程建设规范研编1项;在钢铁冶金、水环境、工业环境能源、房建市政、智能化等领域均取得了若干科技成果转化业绩。在信息化方面,新设计管理系统经过持续修改完善,已经承担起所有新开工设计项目的信息审批与流转;项目管控系统已于8月初上线试运行;网络安全管理和系统维护扎实有效,保障了公司的生产经营和数据安全。在BIM方面,发布《中冶华天2019-2021年BIM应用发展规划》;共完成303人、9086.75A1的BIM施工图成果归档,完成408项分析报告、308份方案的BIM成果归档审查工作;获得中冶集团和冶金建设行业BIM大赛一等奖各1项。在深化设计方面,成立了专项工作组,制定具体实施计划,积极推动实施,阶段性成果在中天南通普棒EPC项目投标、罗源130万吨大H型钢EPC项目、泉州闵光料场EPC等项目中得到了应用。
  田野在讲话中指出,两年来在研发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研发创新方面有了新进展,信息建设方面有了新起点,BIM应用方面有了新积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和业内先进企业相比,华天的技术实力还有很大的差距。针对今后一段时期的科技创新工作,他提出了八项要求:
  一是以使命为担当,履行央企科技责任。要坚决落实国文清董事长关于冶金建设国家队“再拔尖、再拔高、再创业”的指示精神;要提高政治站位,从国家和民族的角度去思考科技工作;要拥有全球视野,主动对标西方知名冶金工程公司,提升工程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要坚持脚踏实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把建设国家队的任务落实到具体的研发项目和工程项目中去,为中国钢铁工业在全世界领先做出华天贡献。
  二是以“二最”为目标,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在科技资源配置上予以倾斜,在研发项目立项、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科技项目申报、标准编制等方面,都要聚焦“棒线型”和绿色产业化项目,加速技术研发,推进成果转化;围绕“二最”“一体两翼”主业开展科技创新,“四五”规划中的科技规划要围绕“二最”进行谋篇布局。
  三是以匠心致初心,建设优秀专家队伍。要在专家选拔上坚持以德为先,鼓励专家向复合型发展,推动专家经营,加大科技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培养一批华天自己的专家人才和技术人才,特别是要培养一批忠于华天的专家人才和技术人才;要确定目标,尽快培养出全国勘察设计大师。
  四是以工程为依托,打造创新示范项目。要在永峰、中天、天柱项目上打造华天品牌,让华天在棒线型长材方面真正成为国内第一、国际第一;通过项目创新,让每一个项目成为华天的品牌、扩大市场的载体;研发人员要未雨绸缪,积极做好技术预研究;总包项目部要有包容精神,积极为新技术应用创造条件;要善于提取亮点,用“匠心”加以捕捉、记录、归纳、总结,提取出科技亮点;要善于技术包装,将应用新技术的工艺系统品牌化、参数化、系列化。
  五是以合作为基石,拓宽互惠共赢之路。要跨界合作,和高校合作,和钢厂合作,和设备制造厂合作,和华为这样的企业合作;要加强与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等研发机构的合作;要联合西方知名冶金工程公司,在技术上与之取长补短,锁定利益共同点,创造商机实现双赢;要联合五矿内部兄弟单位,根据市场定位和技术优势的互补性,携手集团内兄弟单位,共同实施科技成果转化。
  六是以信息为抓手,转变项目管控模式。各总包项目部要主动适应工作模式的改变,实现从线下项目部向线上项目部的升华;各生产经营职能部门要重心前移,参与各项目的信息录入和流转,快速提升系统的覆盖度和普及率;科技发展部要做好技术支持,完善系统的二次开发。
  七是以BIM为利器,抢占行业发展先机。要改善BIM资源配置,着力改善IT环境资源,逐步增加BIM人力资源;要提升BIM工作标准,严格管理基于BIM的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要加强BIM技术研究,增强自身定制开发能力,解决专业软件的各种问题;要强力推进BIM正向设计,克服项目工期短与人力紧张的矛盾,将BIM应用与设计任务有机结合。
  八是以成本为导向,扎实推进深化设计。深化设计是利润源泉,在满足业主需求提前下,满足规范前提下,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案,优化设计、深化设计;设计工作要与工厂结合、深入现场,不能闭门造车;要建立考核奖惩机制让厉行节约、精益求精在企业内部蔚然成风;要开展价格体系培训,让设计人员对价格体系了然于胸,在合同技术指标与工程成本之间找到最佳契合点;要吃透强制性标准规范,对于标准中的规定不能盲目套用,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引用;要提升专业软件的应用水平,各生产单位要组织精兵强将开展专业软件应用研究,高效地发挥其分析计算功能。
  田野强调,要创造条件,让科技人员大有可为,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能聆听高层次的学术声音;要给予科技人员更多的关心支持,让他们有宽松的科技创新环境。希望下一次科技大会召开时,能涌现出更多更好的科技成果。
  王国栋院士作题为《关于钢铁工业绿色化和智能化的两项建议》学术报告。他分析了目前钢铁工业发展形势,对智能化和绿色化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研判,并结合自身数十年科研和教学的经验,对钢铁工业绿色化和智能化的技术发展提出了低碳炼铁技术发展和钢铁工业智能制造两项建议。
  刘殿瑶在报告中对两年来的科技成绩进行了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下一步工作做了明确的安排:一是推进研发创新,重点要突出;二是加强信息管控,覆盖要全面;三是实施BIM规划,标准要提升;四是深化设计能力提升,落实要到位。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集体观看了科技创新与深化设计成果视频;三位优秀研发人员结合自身工作作了典型发言,交流经验,启迪思维;大会还对科技创新标兵、科技创新之星、深化设计之星进行了表彰。
  东北大学张殿华教授、赵宪明教授、孙杰教授、王凤辉老师;中冶华天领导、公司工会主席、董事会秘书、总经理助理、安全总监、副总工程师、副总经济师、高级顾问,中层党政正副职干部、一二级项目经理、公司各类专家、二级机构负责人及研发项目负责人等300余人参加了会议。

联系我们| 招聘平台入口|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9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南京园区:江苏省南京市富春江东街18号 马鞍山园区:安徽省马鞍山市湖南西路699号
皖ICP备05007537号-1 皖公网安备 34050402000156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