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创新 > 科技新闻
中冶华天首次科技大会隆重召开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 2019年09月12日
+ . -

加快建设创新型企业 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中冶华天首次科技大会隆重召开


  8月10日至11日,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首次科技大会在马鞍山南湖宾馆隆重召开。集团总经理沈鹤庭、马鞍山市委书记丁海中、市长姚玉舟、安徽省科技厅副厅长任鸣、集团副总经理黄丹、中冶华天董事长陆仁义以及集团技术中心主任王太辰、产业部部长李健等出席大会。东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等高校的专家、教授及中冶华天员工500余人参加了会议。
  大会在雄壮而嘹亮的中冶集团《奉献辉煌》歌曲中开幕。中冶华天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陈道明主持了为期一天半的大会。
  在10日的大会上,中冶华天总经理黄平华作了题为《集思广益谋自主创新之路凝心聚力铸华天辉煌新篇》主题报告。他在报告总结了“十五”期间中冶华天的主要科技成就,部署了“十一五”的科技奋斗目标。
  从会上获悉,“十五”期间,中冶华天紧密结合工程需要和技术发展,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各专业工程技术能力得到显著增强,工艺技术大型化取得新进展,工程业绩有了新突破。经过公司上下共同努力,中冶华天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能够承担大型、特大型烧结工程的技术承包商;是国内仅有的取得4000立方米特大型高炉设计业绩的二级技术服务商之一,承接的土耳其3000立方米高炉成为国内冶金设计院在国外最大的高炉工程之一;国内已建成投产的大中型H型钢工程无一例外都是中冶华天设计完成的;其承接的莱钢热轧带钢工程顺利投产,标志着我国在该项技术上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棒线材技术和工程出口土耳其、阿曼、莫桑比克等国,并与全球最大的钢铁集团安塞乐米塔展开海外合作;污水处理工程技术取得自主知识产权工艺,并积极运用于市场开发,取得明显效益。
  大会还表彰了该公司“十五”期间科技创新中涌现出的先进个人、集体和优秀项目;在会上,中冶华天分别与东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合肥金星机电公司等签署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安徽省科技厅副厅长任鸣、集团副总经理黄丹为已获批准组建的马鞍山市冶金工业炉窑、水处理和高压煤气柜等三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揭牌。
  安徽省科技厅副厅长任鸣和马鞍山市委书记丁海中在讲话中分别对中冶华天首届科技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华天长期以来为全省、市科技进步和行业发展作出的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全体科技人员表示诚挚的问候,并就下一步自主创新工作提出了要求和希望。
  集团总经理沈鹤庭在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强调说,这次大会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中冶华天浓厚的科技氛围和创新精神,感受到了中冶华天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的春天,也感受到了中冶华天建设创新型企业坚强有力的步伐。
  沈鹤庭还围绕如何建立创新型企业,提高转型主业的技术含量,扩大专业技术差异化,加强自主创新投入等四个方面提出了要求。
  一是深入贯彻和落实集团科技大会精神,进一步推动自主创新。自主创新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也是市场竞争的需要,同时也是企业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应做的贡献和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集团即将下发建设创新型企业的标准,这个标准是在科技部的指导下共同编制的。希望大家进一步深入贯彻和全面落实集团科技大会精神,准确把握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和特点,以国家需求和市场导向为前提,依托专业优势,构建科技专业品牌,加快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二是进一步提高技术含量和经济附加值,扩大专业技术差异化。将来我们的设计企业都应该是,既是综合承包能力突出又专业技术差异化非常明显的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自主创新。要强化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和保护,重视对著作权、专利权、专有技术权等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意识,健全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实现自主创新、创造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促进自主创新的良性互动。四是加强自主创新投入,为建设创新型企业提供有力保证。做到明确自主创新的主攻方向,要敢于投入;围绕重点的技术领域,要重点投入;建立鼓励创新的新机制,要舍得投入。
  11日下午,中冶华天董事长、党委书记陆仁义在大会闭幕式上作了总结讲话。
  中冶华天首次科技大会在《奉献辉煌》歌曲中闭幕。这次会议的召开必将动员和团结中冶华天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全体员工,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加快建设创新型企业的步伐,为集团和中冶华天又好又快发展起到强有力地推动作用。

大会会场
中冶华天黄平华总经理作主题报告
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揭牌
中冶集团总经理沈鹤庭作重要讲话
中冶华天董事长陆仁义作总结讲话

联系我们| 招聘平台入口|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9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南京园区:江苏省南京市富春江东街18号 马鞍山园区:安徽省马鞍山市湖南西路699号
皖ICP备05007537号-1 皖公网安备 34050402000156号

微信公众号